北大青鸟光谷校区

北大青鸟光谷校区

  • 北大青鸟鲁广校区
  • 北大青鸟光谷校区
  • 北大青鸟宏鹏IT校区
  • 荆州青鸟之家
  • 襄阳青鸟之家

17740513250

百日千才

“学士后”培养模式探索风起云涌

2015-10-18 08:38:44来源:武汉北大青鸟光谷校区作者:北大青鸟宏鹏光谷校区

  北青网 北京青年报 2010年12月21日 11:15 作者:艾思思

  解决“找工难”和“招工难”同时并存的现象———

  目前又到了大学生们求职的高峰期,近期笔者在采访中发现,一边是手捧简历的大学生感叹工作难找,另一边是企业抱怨提供大量岗位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找工难”和“招工难”同时并存的现象在IT行业尤显突出。而为了破解大学生就业这道难题,近来众多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纷纷尝试了不同类型的“学士后”培养机制,无论这些探索好与不好,它们都为促进大学生就业起到了积的推动作用。

  ●IT行业出现“找工难”和“招工难”同时并存的现象

  谈及“招工难”的原因,某IT公司运营部门负责人张楠先生告诉笔者:“现在应聘者的学历已变得没那么重要了,我们更看重他们有没有实战经验,是否受过长期而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我们需要即招即用的人才。”北京诺捷信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仲跻亮也表示,现在要找到令人满意的人才是比较困难的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大学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不够,大学的培养体系和实际工作需求相脱节;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不了解职业生涯的过程,不清楚个人之长与短,造成个人定位不准确,眼高手低,心浮气躁。乐成3G创意产业研发基地常务副校长耿赛猛谈道:“我们学校有一千多家企业合作伙伴,现在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找我们要人,特别需要有经验的人才。岗位的待遇也很优厚,但即使如此仍旧招不满人,因为公司方面一般都要求学生到岗就可以直接开始工作,这就要求大学毕业生们具备相当成熟的技能和经验,而实际情况与这个要求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

  ●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纷纷探索“学士后”培养机制

  如何填补IT行业巨大人才缺口和庞大的等待就业却“学无所用”的毕业生之间的鸿沟,正成为摆在学校教育与IT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此,各方人士想方设法,而“学士后”概念也由此应运而生。目前,一些高等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已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大体上看可以分成四种模式。而对于这些不同形式的探索,社会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见习”模式

  2009年1月在北京市政协会议上,委员孙狄提出了“设立‘学士后’‘硕士后’”的提案。提案中他建议借用“博士后”模式,在企业中建立“学士后”、“硕士后”制度,大学生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企业进行见习,见习期以两年为上限。此阶段内毕业生与企业签订见习合同,不算被企业正式录用,因此也不必签署正式劳动合同。毕业生见习阶段的生活费由企业发放,企业免交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但需按实际发放的见习费缴纳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见习期间允许毕业生轮换企业。而在这方面上海海事大学已经率先进行了尝试,招聘毕业生组成“学士后”班,由企业出资让应届生带薪学习一年,成绩名列前80%的学员可搭上“就业直通车”直接进入企业。

  这个方案推出后也引起了不同的社会反响,有人说很好,因为它有效地减缓了就业压力;但也有人提出它会成为企业使用“廉价劳动力”的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张诩认为:“这种‘学士后’提案就是为毕业生建筑起一个空中楼阁,毕业后两年不签劳动合同,那到底算学生还是算员工?想找工作的同学都是为了尽快赚钱,即使工作再不理想,只要能够找到也比花时间买经验要强。”沈阳理工大学学生钟飞则担心地表示:“毕业生到公司的实习实践通常是不面不系统的,而且积累速度慢。实习很有可能是依照公司的安排,交给你更细节更无关紧要的工作,往往做了很长时间的琐碎工作,而自己的专业技能并无多少长进,所以这样的‘学士后’可能会对企业更有利,而无法保证让学生得到更大的益处。”而企业对此似乎也不买账,某IT公司运营部门负责人张楠表示不会借鉴“见习”模式:“因为对于IT行业来说,市场并不乐观,人员是很不稳定的,这就要求员工很快接触和掌握我们所需要的技术。而且为了规避流动性,我们肯定不会冒风险起用实习的‘学士后’学生。如果给他们培训一两年让他们成长出来了,他们却流动到了别的地方,那就是我们企业的损失,所以我们宁愿花些钱聘用更专业、有经验、会干活的人。”

  “科研”模式

  如果说一年前孙狄委员建议设置“学士后”的关键词是“见习”,那么今年国“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再提“学士后”的关键词就是“科研”了。这种设想是大学生毕业后如果还没就业,可申请留校当科研助理,边做科研边找工作,工资从科研经费中支取,有基本保险等福利,而类似做法据说在南开大学、温州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已陆续试点。

  今年4月7日,温州大学就业网发布了《化学与材料工程校区发布招聘硕士后、学士后科研人员启事》,启事中提到面向校化学类专业毕业生公开招聘“硕士后”、“学士后”科研人员25名(其中15 名)。具体方式是上岗学生一方面帮助导师做科研,另一方面可以在岗继续学习、储备知识,而且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除各类保险、住宿等费用外,工资毕业生不低于1200元/月、研究生不低于2000元/月,相关费用均由聘任教师从各自的科研经费中支出,并签订合同。

  “创业”模式

  而“见习”模式和“科研”模式之外,“学士后”第三种模式来自上海大学数码艺术校区院长仲星明所提出的“创业”模式。

  仲星明院长理想中的“学士后工作站”,是一个独立的大学生创业平台。“学生既不为学校服务,也不帮企业打工,恰恰相反,由政府、学校和企业一起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为创业打基础。”他认为,以“见习”或“科研”为核心的“学士后”模式,本质是延缓就业,是被动的无奈之举。而以“创业”为核心的模式,不但能免遭“拖延毕业时间”的非议,还可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仲星明院长的设想中,将来的“学士后工作站”,包括一部分暂时没就业的学生,而更多的是充满创业理想和激情的年轻人,他们主动争当“学士后”。

  然而,仲星明院长的“学士后”理想实施得并不顺利,他提出的“学士后”概念得到的响应寥寥。在许多老师眼里,学生就业率更重要,至于替人打工还是自己创业无所谓。两年来,仲星明院长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排除万难,进行过多次尝试,比如今年他们学校与苏州高新园区和宝山科技园区进行合作,但还是与他原先的设想有差距,“这样的实施变成了传统的岗前培训,我心目中的‘学士后’面目非”。如今,仲院长在呼吁政府支持的同时,也承认这条“学士后”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对于“学士后”创业的大胆想法,一部分学生和企业担心时机尚未成熟,北京诺捷信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仲跻亮指出:“连就业的困难都克服不了,谈何创业?”乐成3G创意产业研发基地常务副校长耿赛猛指出:“世界上创业成功的人士大多是肄业的,而不是毕业之后再去创业。其区别在于前者有明确的目标,而后者是找不到工作的被动创业。创业不应该是被动的,这样通常很难成功。另一方面,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技术上普遍存在不成熟、不完善的问题,人脉又不够广,资金也很可能运作不到位,因此创业是有一定难度的。”

  “培训”模式

  上述这几种模式的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由高校在进行探索,而时下针对市场需求,一些社会培训机构也加入到“学士后”模式的探索中,推出了毕业后、求职前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目前看来,这种模式似乎是学生、企业双向讨好的一种好方式。

  “职业化的技能培训在很多都是通行的,比如在美国学历就不是更主要的,职业资格才是更重要的。也正是针对目前大学毕业生技能方面还不能满足企业需要的现状,我们推出了一款‘学士后’培训产品”,北大青鸟“学士后”项目负责人卢俊告诉笔者,“这个项目的特色是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采取‘逆向设计’思路,完根据用人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培养人才。整个课程被分为‘技能准备阶段’和‘就业冲刺阶段’两个阶段。在‘就业冲刺阶段’,学员将被安排进入不同的开发小组,实际完成一个真实的IT项目,以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学内容更大限度追求实战性。”

  据了解,目前北大青鸟“学士后”项目主要开设了目前流行的Java和.NET两个技术方向课程,到2011年,还将陆续开设PHP、Android 等技术方向的课程。在教学方式上,该项目结合大学生的时间特点,采用“在线学习+在线答疑+面授辅导+线下测试”的混合搭配式课程编排,学员可远程在线接受教育。为了使学员更好地就业,剔除很多较为基本的知识和与就业无关的技能培训内容,该项目设置了不低的入门门槛,报名者必须拥有或即将拥有大学学历,年龄必须在21周岁以上,从而使教学目标直指IT核心岗位。

  培训机构这种与就业紧密结合的“学士后”模式的推出,受到了大学生们的欢迎与认可。毕业于沈阳理工大学的仲飞表示,实习和培训是很好的互补关系,但是在实习中获得的知识可能不是自己想要的,又很可能是琐碎而不完善的,而这种培训课程是系统的、面的,因此自己更倾向于通过专业技能培训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有关业界也指出,像北大青鸟这种“学士后”模式,将有助于学员从一名普通大学毕业生迅速成长为一名具有丰富项目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技术人员,短期内实现高质量的就业,从而快速填补用人企业与大学毕业生之间的“人才鸿沟”。当然,也有些学生担心这种“学士后”课程的认可度问题,笔者就此咨询了有关IT公司,其招聘人员表示企业一般只对思科、华为等专业机构的证书表现出一定兴趣。但是也有学生认为,证书不过是一张纸,重要的是学会东西,掌握一份工作技能。

  ●“学士后”到底由谁来“买单”引发争议

  “学士后”的初衷固然好,但实施起来谁来买单仍旧是人们更为关心而尚未解决的问题。

  企业方面认为学校应承担更多责任。北京捷诺信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仲跻亮表示:“对于‘学士后’见习议案企业可以考虑,因为降低成本的同时有更充分的条件去挑选和培养可用之材是再好不过了,但不能忽略的是这样做增加了管理成本。因此‘学士后’的实施应当校企结合,由企业牵头,由学校实施。打个比方,企业扮演的是编剧,学校则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剧情应由编剧设计,导演领悟剧情,更了解演员的特质,引人入戏才是培养好演员的方法。学校要和企业多交流,企业要为学校提供更多素材,学校更要主动地了解企业之所需,为学生提供帮助。”某IT公司运营部门负责人张楠也指出:“对于入职后的新员工来说,我们会安排老员工带着进行技术方面的实践学习。但是在学生入职之前,我们企业没有义务也没有额外的力量对学生进行培训。而高校具备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自然比我们更有优势。”但乐成3G创意产业研发基地常务副校长耿赛猛也为高校抱不平:“把‘就业难’的问题完抛给大学,其实是不理智的。大学本来就是搞学术的地方,不应该要求一个老师既做论文、又出书,还有精力去出任某公司董事、搞实战,教师们通常也很为难,重心都压在理论研究上了,怎么分心与实践相结合?这种现状也是中国现行体制所决定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转变的。”大学毕业生们虽然愿意买单但更希望由企业来组织。据笔者了解,目前参与各种各样培训机构IT 技术类培训课程的大学毕业生不在少数,他们的目的很直接,就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为此,他们不惜花费高昂的培训费。

  但与此同时大学生们也更希望“学士后”项目应该由企业来搞。北京工业大学的张诩同学向笔者表示:“由企业来搞‘学士后’培训课程,目的性更强,更加强调结果导向,而且有利于我们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而且同学们普遍认为,从动手角度来说,无论是大学的继续教育,还是培训机构的技术课程,都不如在企业实习来得直接。”

  (原文来源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75572788)

关闭

只为了方便您就学 北大青鸟光谷校区 北大青鸟光谷校区

武汉市江夏区庙山街道华泰街16号(北大青鸟综合大楼)

Copyright (c) 2006-2024 武汉宏鹏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